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

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親聞記 10



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親聞記

《經》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。

釋經文

念佛法門與任何法門不同。一般法門皆修因證果,因果不同時。念佛法門是因果同時,名為徹果該因。這個佛號不僅是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德號,也是十方諸佛如來所證得的果號,我們以果作因,與任何法門不同。念佛重在心念,而口念也不能廢,心口要相應,要一如。光喊沒有用,一定要口念心應,不可用分別意識心念,以都攝六根一心不亂而念。楞嚴二十五位菩薩都是法身大士,他們沒有妄心,真心已經顯露。我們雖然達不到他們的境界,而總要學,最重要的是老實念佛。方法很多,過去蘇州靈嚴山寺有一塊石碑刻了一首偈,教人念佛的方法,不要計數,只觀想蓮花的色香光。根據阿彌陀經所說七寶池中有蓮花,青色青光,黃色黃光,赤色赤光,白色白光。第一句念阿彌陀佛,心想蓮花的青色青光,念第二句時心想黃色黃光,第三句想赤色赤光,第四句想白色白光。依次周而復始,輪流觀想,用此方法即能都攝六根,不必計數。印光大師說此法門與經典相應。

悟是悟入,有解悟證悟之分。斷疑生信,謂之解悟,而煩惱習氣未斷,仍然障礙清淨智慧,障礙往生成佛,要真正契入佛的境界。《楞嚴》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修行方法與次第,比任何經都詳細。《華嚴》講修行有五十二個位子,而《楞嚴》講六十個位子,比《華嚴》細。《楞嚴》在十信位之前有一個三漸次。三漸次是修行基礎,如大學預科。第一是修習,目的是先除掉煩惱習氣之助緣。例如修行人要斷五辛。五辛是蔥、蒜、蕎頭、韭、興渠(即洋蔥)。都是不好的助緣稱之為葷菜。生吃易動肝火,熟吃增長荷爾蒙,能引起性衝動。第二是真修,真修是用真實心修,一定先要持戒,守四重戒殺盜淫妄,尤以大妄語為甚,未證謂證。如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,身份一露就圓寂。布袋和尚出現在南宋時代,是彌勒菩薩再來,他自己說出,說了就走。說了不走一定是冒充的。第三是增進,以定慧力斷除惡緣,不斷求進步,把自己煩惱習氣遠遠離開,然後才入十信位。縱然證到十信圓滿,仍然屬於解位,並未見性,對宇宙人生真相尚未親自見到。初住以上破一分無明,見一分本性,才算實證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稱為證入,乃四十二位法身大士。小聖已證入人空,而未入法空,不過解悟,能破我執,不能破法執。

《仁王經》入無生法忍的標準相當高,要到七八九地才算是證入。以真正淨念除滅邪見妄想以及心理、精神、思想、見解上的各種染污。從前看世界是五濁惡世,現在心清淨了,看世界是清淨世界,心清淨世界也清淨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心是樞紐,內外法空,一切無生,乃是七地以上的境界。修學綱領不得不知道,在念佛時什麼都不要想。有人說念佛反而妄想更多,這只是平常不覺得而已,並不是平常沒妄想。念佛時西方依正莊嚴都可以想,不只是蓮花,但只要想一項,目的在打掉雜念。

《華嚴》云:「無生忍者不見有少法生,亦不見有少法滅。」說明無生法忍之現象。你什麼時候看到盡虛空遍法界不見有少法生,亦不見有少法滅,你就證得無生法忍境界。無生無滅才是真相,有生有滅是我們的錯覺。但這不是我們親證的境界,我們很難了解。總之,我們與佛菩薩的心不一樣。佛菩薩心不動,不動的心是真心,所見的是真實相。我們是生滅心、妄心,所以見的是虛妄相,等我們修定修到相當程度親自證到之後,才能明白這個理論。大乘經說,佛不度眾生。他只把自己親證的真相說明,我們若能親證是我們自己的修功。

無生、無來、離欲、無作、無願,均是空,是從理上講的。無滅、無盡、無去,是不空,從事上講的。離垢、無別、無處、寂靜、無住,空而不空,乃是用中。事是有,體是空。事是那裡來的,佛說萬法因緣生。任何一法之生起有無量因緣。因緣所生即無自體、即是空。空不當無講,空是有,因為我們六根接觸不到只好叫他作空,而他是真有。如把事實搞清楚,即可用中,不偏於空理也不偏於假相。

儒家講中庸之道,但沒有佛法透徹。朱熹,宋朝人,也是學佛的,對佛學下了不少功夫。他編《四書》一定受了《華嚴》的啟示,但我尚不敢肯定。因《四書》的架構與《華嚴》非常相似。《華嚴》最大的特色,有理論、有方法、還帶表演。善財五十三參就是表演,把理論應用到日常生活方面。《四書》的架構也是如此,《中庸》是理論,《大學》是方法,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是表演,說明聖賢如何把中庸之道應用到日常生活中。孔子一生待人接物都守中庸之道。古時帝王均以中和治天下,北京皇宮的三大殿名稱是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。



淨空法師主講